機體發(fā)育過程中,內臟器官以一種一致性的不對稱形式排列——心臟和胃在左邊,肝和囊尾在右邊,而這一切是如何發(fā)生的呢?美國Tufts大學的生物學家得到了微管蛋白tubulin在許多物種發(fā)育早期形成不對稱模式的*手證據,包括植物、線蟲、青蛙和人體細胞。文章發(fā)表在7月16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志的網絡版上。
“了解這一機制,對于診斷、預防和治療器官定位異常的先天性畸形非常重要,”文章資深作者,Tufts大學的Michael Levin博士說。“研究也顯示這種不對稱性的起源是很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植物和動物成為多細胞有機體之前,”他補充道。
Tubulin蛋白的作用跨越物種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纖毛(細胞外可轉動的毛發(fā)狀結構)的作用是內臟器官zui終定位所必須的。假說認為,在發(fā)育晚期纖毛指導了胚胎液的流動,從而使胚胎得以分辨左右。 不過,許多沒有纖毛的物種也能發(fā)育出一致的左右不對稱性,這說明不對稱性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形成。
研究團隊指出,重要的細胞骨架組分tubulin蛋白就可以形成不對稱性。已有報道顯示,Tubulin的突變會影響擬南芥的不對稱性,而Levin博士的早期研究也發(fā)現細胞骨架的一些組分可能zui終觸發(fā)了偏側性。此外,這一機制可能在生命樹中被廣泛采用,并在胚胎發(fā)育的早期起作用。Tufts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同樣的突變tubulin注入早期的青蛙胚胎中,發(fā)現所產生的蝌蚪是正常的,只不過它們內臟的左右定位是隨機的。
隨后研究人員發(fā)現,突變tubulin也會影響線蟲神經系統(tǒng)的左右不對稱性,以及人培養(yǎng)細胞的手性。生物通 Tufts大學的研究總結道,tubulin是控制不對稱性的*蛋白,在多種不同物種中形成左右不對稱模式。
重要的是,只有在受精后立即注入突變tubulin才會擾亂不對稱性形成,而在*次和第二次細胞分裂后注射就沒有這樣的效果。這說明正常細胞骨架形成不對稱性是在胚胎發(fā)育相當早的時期,比纖毛出現的時間早得多。此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tubulin對于胚胎早期其他分子的左右分配也起了決定性作用。了解先天畸形
這一發(fā)現的非凡之處在于,植物、線蟲、青蛙甚至人體組織的培養(yǎng)細胞中,不對稱性的建立都涉及了同一種蛋白。這一基礎研究不僅揭示了基本的發(fā)育機制,也增加了人們對于一些嚴重先天畸形的了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