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和油所含各種油料的具體成分和比例不透明,國家標準缺失,使肆意調配、以次充好等問題日益顯現,也道出了該行業(yè)監(jiān)管“無標可依”的尷尬。究竟該如何科學選油,成了消費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配比成“行業(yè)機密”
近日,記者在某大型超市看到,一種“橄欖原香調和油”的成分表中,排在前兩位的是大豆油、菜籽油,然后才是橄欖油。記者按其致電,相關人員解釋,公司在標注各類成分時,已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guī)定,將成分表中配料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之所以叫橄欖原香,因為里面添加了這種成分。”這確是市場上大部分品牌企業(yè)都默認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
山東省立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孟妍表示:“一些品牌的花生調和油,其花生油含量可能只有6%-8%,再加點芝麻油2%-3%,加起來不超過10%,但廠家往往以價格昂貴但實際占比不高的油料來命名,吸引消費者。”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調和油市場消費量已經占小包裝油消費總量的30%以上,終端市場上存在的調和油品種不下20種。亂象之下,消費者大多只能根據品牌和售價來選擇調和油。
國標為何遲遲不出
沒有每種油的具體配方比例,消費者目前只能根據每種油在配料標識中出現的前后次序,來大致判斷哪種油在調和油中占比zui大。按照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guī)定,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也就是說,在配料中排越前添加的量越大,排在越后,添加的量相對越少。
“只要將配方比例公布,里面有百分之幾的橄欖油、花生油一清二楚,這樣攻破調和油的模糊地帶,不就好了嗎?”消費者一直有這樣的呼聲。2012年下半年,曾有消息稱《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制定工作將重啟,可遺憾的是至今仍沒有出臺。
“這一標準從2004年開始制定,其間多次公開征求專家和企業(yè)的意見,但始終未正式出臺。”江南大學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相關領域專家告訴記者,主要是由于技術原因,“如果油的添加種類只有兩三種,還好檢測,種類一多一雜,反正都是油,檢測不出。”據專家介紹,現在調和油普遍由六七種油組成,目前國內還沒有技術能力檢測出具體加了什么油,比例有多少,所以企業(yè)不主動標,質監(jiān)部門也無法檢測。
中儲糧油脂公開檢驗方法
近日,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攜手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舉行了以“營養(yǎng)配比健康起跑”為主題的科研合作暨金鼎3D芥花調和油產品上市新聞發(fā)布會,并首度公開了食用調和油的檢驗方法。
在本次發(fā)布會上,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工作組組長何東平介紹了用離子遷移譜儀對食用植物油脂進行檢測的原理。“首先建立各單品植物原料油品的離子遷移譜庫,通過對食用植物調和油之離子遷移譜圖進行同源性對比,確定食用植物調和油中各單品油的調配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何東平說。
據了解,此種檢測方法目前還有一定局限性。“本種檢測方法是針對金鼎3D芥花調和油的檢驗方法,其局限性在于:一是油種不能超過5種,二是每一種油的成分不低于5%。”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王慶榮表示。
調和油將納入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
據業(yè)內人士表示,行業(yè)亂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標準的一直缺位。據了解,國家相關部門早在2005年就啟動《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并多次征求多方意見。但由于企業(yè)對調和油的命名規(guī)則存在爭議,直到現在也未能出臺。
吳澎認為:“調和油一旦勾兌完成,要通過檢測儀器才能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檢測難度非常大,這是國標難產zui主要的原因。”而且,目前尚未有專業(yè)期刊發(fā)表能作為“國家標準”的檢測方法。
“現有的檢測方法成本高、時間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一位糧油質量檢測工作人員表示,油很容易酸敗,商家往往會加入很多抗氧化劑,加大檢測難度,農村居民用的散裝油則更不好普查。
吳澎認為公開油料配比是一個總體發(fā)展趨勢。今年7月,衛(wèi)計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人士在“2013年油脂油料產業(yè)峰會”透露,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修訂整合工作已啟動,要將調和油納入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中,增加相關數據定義和安全指標,并添加標識要求,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