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發(fā)貨及時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是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的一種,該設備以食鹽水作為原材料,通過電解反應產生次氯酸鈉溶液。
次氯酸鈉是強氧化劑和消毒劑,它是通過取源于廣泛價廉的工業(yè)鹽或海水稀溶液,經無隔膜電解而發(fā)生的。為確保次氯酸鈉質地新鮮和有較高的活性。保證消毒效果,本裝置一邊發(fā)生,一邊將發(fā)生的次氯酸鈉投加使用。它與氯和氯的化合物相比,具有相同的氧化性和消毒作用。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由電解槽、硅整流電控柜、鹽溶解槽、冷卻系統及配套PUVC管道、閥門、水射器、流量計等組成。將3~4稀鹽液加入電解槽內,接通12V直流電源,通過調節(jié)電解電流電解產生次氯酸鈉,由水射器吸收混合送出消毒液,或用計量泵計量通過混合器送出消毒液。
本裝置主要用于醫(yī)院含菌污水處理,電鍍含氰廢水的處理,還可用于游泳池、生活飲用水、生活污水消毒、食品加工廠環(huán)境和科研、飲食店、公共食堂的餐具和飲具消毒。
隨著我國四化建設的發(fā)展,這種小型氯劑發(fā)生裝置必將為我國環(huán)境保護工程、水處理消毒工藝等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的設備特點
(一)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為組合形式,鹽的溶解,稀鹽水的調配,投加計量及次氯酸鈉循環(huán)發(fā)生在一只槽體內進行,投資少、占地省、設置靈活。
(二)發(fā)生器為管狀、內冷、單極、串開相接的組合形式,發(fā)生器陽極以鈦為基體,涂二氧化釕,電位低、壽命長。在正常操作情況下.每支每次連續(xù)發(fā)生200—300小時。次氯酸鈉發(fā)生過程為隔膜式自然循環(huán)形式,因此,鹽利用率高,電解過程電流效率高,次氯酸鈉產率大,能耗小,運行費用低。
北極星環(huán)保網訊:我國的市政污水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已趨于飽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0—2014年,城市污水處理廠從481座增加到3802座;污水處理率由34.3%上升至90.2%。市場機會已轉向如何運營污水廠并擴大收益等問題。
與市政污水市場差距明顯農村污水市場還是一塊尚未開發(fā)的“處女地”,全國40906個鄉(xiāng)、幾十萬個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量達到80多億噸,農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水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很少見到污水處理廠,除上海、北京等少數發(fā)達省市外,污水處理率都不到10%,這一市場潛力巨大,被譽為新“藍海”。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環(huán)保企業(yè)加入了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分蛋糕”的行列。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村鎮(zhèn)污水市場當下缺少的是配套政策、監(jiān)管體系、財政補貼、技術評估以及專業(yè)人才等,而農村污水治理相匹配的技術工藝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發(fā)展已經不再是阻礙。
事實上,農村污水治理的技術工藝確實有很多種。下面盤點幾種農村污水治理技術,以供參考。
1、活性污泥技術:活性污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yǎng)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污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chuàng)。
活性污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并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活性污泥技術具體還包括很多種,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兩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混合性污泥法等。
2、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3、A2/O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yǎng)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4、化糞池技術: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S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5、人工快滲: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tài)有利于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5%和94.47%,出水達到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6、生態(tài)塘:是從氧化塘發(fā)展而來的污水生態(tài)化處理技術,主要進行污水的二級深度處理。它是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處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借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tài)處理的發(fā)展方向。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qū)農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
7、穩(wěn)定塘:在缺水干旱地區(qū),穩(wěn)定塘工藝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的性質,對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有實驗研究顯示,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qū)農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該項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
8、高效藻類塘: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發(fā)展的,試驗流程見圖1。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
與傳統穩(wěn)定塘相比,既有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單等優(yōu)點,又克服了傳統穩(wěn)定塘停留時間過長、占地面積大等缺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zhèn)污水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區(qū)建立了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qū)農村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
100g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發(fā)貨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