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廠家報價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像其他設備一樣,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也要做好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的保養(yǎng)與維護措施來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延長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的使用壽命。而常見的保養(yǎng)與維護措施如下:
一、在設備進行電解反應過程中,有效的氯含量應該保持在百分之一以內,這是因為如果氯含量太高不僅會影響處理的反應結果,同時也會影響電極的使用壽命
二、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部分地區(qū)的水中鈣元素和鐵離子的含量較高,此時在電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CACO3,F(xiàn)e(oH)3等雜質,這些雜質在水中可能會造成陰陽極的短路甚至會擊穿電極。所以,用戶要根據(jù)自己當?shù)氐乃|情況,定期清理設備,保持設備的清潔,避免雜質的堆積。
三、在清洗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用鈦陽極時,一定要輕拿輕放,清洗時要用毛刷輕輕的掃去表面的污垢,避免用尖銳的利器刮蹭,避免傷害鈦陽極的表面涂層。
四、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設備的點解電流與電壓是否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及時的檢測鹽酸液與冷卻水的流通情況,防止堵塞的情況發(fā)生。
五、設備在運行二十個小時后就要停機檢查,將設備的鹽水閥關閉,將電解槽內的lv氣排空,并打開沖洗閥門進行沖洗。沖洗完畢后關閉沖洗閥并且排空,打開鹽水伐,做好設備的啟動準備工作。
六、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在安裝的過程中應該安裝在通風環(huán)境好、光線充足的室內,并且周圍保持整潔,不能有雜物堆放。排氫管道應放置在室外,并且周圍避免明火或其他火源的出現(xiàn),室內嚴禁煙火。
1.3、顆粒污泥成形的影響因素
好氧顆粒污泥雖以污泥代謝活性高、消化速率快、運行連續(xù)性強及出水水質好等特點而備受青睞,但是由于運行條件苛刻、過程復雜等諸多限制因素,目前對好氧顆粒形成的影響因素的了解和報道還不夠深入。綜合已有文獻,筆者就市政污水處理工藝中有機物種類及負荷、水力條件以及反應器結構等進行分析和闡述。
表3好氧顆粒污泥成形的影響因素
好氧顆粒污泥好氧顆粒污泥
2、顆粒污泥的工程應用
過去20年中,廢水生物處理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證明,固定化的活性污泥在水質凈化方面比懸浮活性污泥更具有效率。2004年,荷蘭DELFT大學vanLoosdrecht教授等人的成功運用到城市污水中試研究,其效明顯。2008年,世界上*個NeredaTM技術工藝的市政污水廠在南非Gansbaai落成,處理量為5000m3/d,出水經過消毒后,作為灌溉水回用,工藝的基建投資低20%,節(jié)電35~45%,年運行費用降低50%。
隨后,2011年的荷蘭Epe污水處理廠,設計規(guī)模為1500m3/h,設計運行溫度為8~25℃,已成為荷蘭全國能耗低的市政污水廠(降低25%投資和運行費用),并*總氮小于5mg/L、總磷小于0.3mg/L的出水限值要求。荷蘭Garmerwolde污水廠的擴建工程自2013年開始運行投產以來,服務周邊52萬人口,處理能力提高到了30000m3/d,高峰流量為4200m3/h,出水水質TN小于7mg/L、TP小于1mg/L,*排放標準要求,同時能耗降低了50~60%。
當前,荷蘭公司DHV(RoyalHaskoningDHV)正在以Nereda作為技術品牌,對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進行商業(yè)化推廣。隨著該技術的日漸成熟,DHV公司已在擁有20多個在市政污水中應用Nereda工藝的合同,也已經在巴西獲得了多個合同,其中包括在Limeira(設計規(guī)模為57024m3/d)和在里約熱內盧(設計規(guī)模為86400m3/d)的兩座市政污水廠。
2.1、效果及優(yōu)勢
好氧顆粒污泥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因顆粒密實、沉降性能好、抗沖擊和有毒污染物強和較強的脫氮除磷能力,目前其在已有市政污水處理工藝中發(fā)揮著*的優(yōu)勢。在現(xiàn)有成功案例的污水處理廠中,市政污染物中COD、BOD和SS等去除率均高達90%以上,而TN去除率也達到了80%以上,與傳統(tǒng)絮體活性污泥技術法相比,好氧顆粒污泥平均節(jié)約能耗30%、土地20%,其運行成本節(jié)約更是高達50%??梢?,雖然現(xiàn)有研究對顆粒污泥的成形理論和控制參數(shù)尚未有統(tǒng)一的定論,但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正憑借其*的技術優(yōu)勢,而快速化推廣使用。
2.2、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
2.2.1、技術難點
當前,關于好氧污泥顆粒的研究時間尚短,其成形的理論和機制仍在積極研究之中,同時由于培養(yǎng)周期長和控制條件相對復雜等條件,大大限制了其工程化(特別是市政工程)領域的大量應用,加之以對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過程、形成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缺乏實踐深入的探究,故而目前關于好氧顆粒污泥的研究,大部分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因此現(xiàn)有工程化領域中關于好氧顆粒污泥的實踐應用報道較少。
一般認為形成和穩(wěn)定好氧顆粒污泥,生物有機負荷宜為2.5~15kgCOD/m3d,此負荷量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通過人工配水(如葡萄糖基質)來實現(xiàn),而對于COD負荷較低(通常為150~250mg/L)且污染物復雜(包含顆粒有機物和其它潛在有害物質)的市政污水,顆粒污泥的形成相對困難,通常需要更長時間形成顆粒污泥,且所成形的顆粒污泥粒徑更小。
此外,現(xiàn)有活性污泥法工藝大都采用*混合式的處理方法,不能有效形成類似SBR水體動力學以及伴隨的物質和能量轉變,故而不利于反應池中形成大量的好氧顆粒污泥。同時,目前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處理市政污水,效果仍然較好,而且現(xiàn)有污水廠升級改造的需求并不強烈,因此也阻礙了好氧顆粒污泥在市政污水廠的推廣使用。
50g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廠家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