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MBR膜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生物膜結構及處理污水的原理
生物膜法是模擬了自然界中土壤自凈的一種污水處理法,它使微生物群體附著于固體填料的表面,形成生物膜。當廢水流經(jīng)新設置的濾料表面,游離態(tài)的微生物及懸浮物通過吸附作用附著在濾料表面,構成了生物膜。隨著污水的流入,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從而使生物膜逐步增厚,經(jīng)過10~30d左右,就可形成成熟的工作正常的生物膜。生物膜一般呈蓬松的絮狀結構,微孔較多,表面積很大,因此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對這些被吸附的有機物的分解和利用。當生物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將受到水力的流涮作用而發(fā)生剝落。適當?shù)膭兟淇墒股锬さ玫礁?。生物膜的外表層的微生物一般為好氣菌,因而稱好氣層。內(nèi)層因受氧擴散的影響而供氧不足,因而使厭氧菌大量繁殖形成厭氧層。

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積于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yǎng)物質,將一部分物質轉化為細胞物質進行繁殖生長,成為生物膜中新的活性物質,另一部分物質轉化為排泄物,在轉化過程中釋放能量,滿足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增殖的生物膜脫落后進入廢水,在二次沉淀池中被截留下來,成為污泥。如果有機物負荷比較高,生物膜對吸附的有機物來不及氧化分解時,能形成不穩(wěn)定的污泥,這類污泥需要進行再處理[7]。
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比較
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具有不同的工藝特點
固著于固體表面上的生物膜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操作穩(wěn)定性好;而活性污泥法常用于特定水質、低濃度的污水處理,而且污水中含有足夠的可溶性、易分解的有機物,但處理廢水中的膠狀污染物較為理想。
小型MBR膜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生物膜法不會發(fā)生污泥膨脹,產(chǎn)生的污泥量少,運行管理較方便,且節(jié)能,易于維護管理,動力費用低;而活性污泥法在步中要攪動,導致曝氣池會產(chǎn)生大量泡沫,污泥膨脹,而且還需要空氣壓縮、攪動、污泥回流等耗費動力設備的過程,所以在動力方面則花費較大。
活性污泥法需要人為地從空氣壓縮機站送入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生物膜法則采用自然通風供氧。
活性污泥法對污水的沖擊負荷比較敏感;生物膜法有一定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活性污泥法污水與污泥一直處在接觸混合狀態(tài),而且是絮凝狀態(tài),導致污泥沉降性能較差,有時會出現(xiàn)污泥上浮;生物膜法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離。
活性污泥法需要水溫在15~20℃;生物膜法在低水溫條件下能保持一定的凈化功能。
活性污泥法具有很好的脫氮除磷功能,生物膜法則具有較好的硝化與脫氮功能。
生物膜法有膜,有固體濾料存在,時間長了就存在污水腐蝕問題,而活性污泥法就不存在此問題。

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中的生物相不同
生物膜法參與凈化反應微生物多樣化,生物的食物鏈長;而活性污泥法則相對較少,但微生物和污水中的物質也可以形成相對復雜的生物鏈。
由于微生物附著于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長繁殖。而在活性污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時間長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氣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為豐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種群具有一定分布。
在,有機物代謝較多的轉移為能量,合成新細胞即剩余污泥量較少;經(jīng)過沉淀濃縮的污泥從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回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nèi)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都是同營養(yǎng)級的微生物,而且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余污泥中,所以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量則較多。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事先人為培養(yǎng)控制其生長,運行靈活性較強。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難以人為控制,運行靈活性較差。
小型MBR膜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有機廢水的生物技術有兩種方法,一是活性污泥法,二是生物膜法?;钚晕勰喾▽儆趹腋∩锾幚硐到y(tǒng),其優(yōu)點是曝氣池內(nèi)微生物、各環(huán)境要素分布均勻,傳質效率較高,而且投資省。但是,該工藝的主要問題是:首先,排泥量大,泥齡較短,不能滿足硝化的要求,進而不能實現(xiàn)脫氮;其次,容積負荷低,造成處理效率低和占地面積大;第三,容易誘發(fā)絲狀菌膨脹等。生物膜法屬于生物附著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利用生物填料來固定微生物。與活性污泥技術相比,生物膜法的主要優(yōu)點有:較長的污泥齡,適于世代周期較長的硝化菌的生長;溶解氧在生物膜上的梯度分布,為不同的微生物生態(tài)結構和代謝提供了條件;污水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相對較小、抗沖擊性強等,因此,適合處理工業(yè)廢水。但是,生物膜法的主要缺點是微生物與各類底物之間的傳質效率較低,表現(xiàn)為:(1)生物填料容易在曝氣池內(nèi)形成擁堵、結團或溝流,傳質不均勻,直接降低生物膜法的效率;(2)反應器內(nèi)氣液接觸時間短,氧的利用率低。
MBBR是將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技術耦合形成的新工藝,是將生物膜技術以活性污泥的方式運行的廢水處理工藝。該技術在發(fā)揮了活性污泥法的高傳質效率和生物膜法的高硝化效率的同時,有效克服了兩者存在的問題。成為新興的廢水處理工藝。
(2)技術原理
MBBR工藝特征是在生物曝氣池中填入可移動的生物載體。微生物在載體上掛膜和沉積,形成懸浮微生物、掛膜微生物和載體構架內(nèi)沉積的微生物等不同狀態(tài)的微生物,構成脫碳、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生態(tài)結構,完成COD凈化、氨的轉化和脫氮等功能。同時,由于掛膜微生物保持了長的泥齡(SRT),對難降解性有機物表現(xiàn)出良好的分解能力。
(3)技術特點
MBBR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① MBBR載體采用PE或PP經(jīng)適當配方改性制成,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密度接近1g/cm3,保證了載體具有很好的掛膜能力和在水中良好的移動性。而且,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各種功能微生物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分布和較高的生物量,實現(xiàn)的COD凈化、氨的轉化和脫氮等。處理水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一級A。
② 在生物曝氣池中移動的載體對氣泡有切割作用。切割的氣泡有利于提高氧在水中的溶解。氧的利用效率比活性污泥法提高15%-20%,從而降低運行費用。
③ 產(chǎn)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產(chǎn)生的剩余污泥量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的10%-50%。
④ 具有靈活的工藝運行方式??梢酝屏魇?、序批式等方式運行。并方便地與其他各種單元技術連接。
占地面積小。達到相同處理效果時,比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的占地面積小20%-30%。
VTBR生物反應器的動力學原理為:氣液并流向上通過級生物反應器,氣液混合物經(jīng)過下降管依次導入下一級反應器,使氣體與液體在下降管中充分混合并使接觸時間大大加長,氧的傳遞效率得到提高,能耗下降,體現(xiàn)了技術經(jīng)濟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