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tài),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技術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池即采用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接觸氧化法相結合的方式,好氧曝氣采用活性污泥工藝,利用好氧微生物菌群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通過生物膜的作用進一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具體結構采用的是多段推流式,即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分成多格,污水串聯(lián)流過每一格間??墒姑扛裆L的微生物與負荷條件相適應,有利于專性微生物的培養(yǎng)馴化,提高處理效率。

技術特點
1、進水采用進水堰的方式,進水與進氣逆向,增加水與生物膜的接觸面積。2、載體生物填料采用新式生物浮球,球內能固定和包藏生物膜。不用填料固定支架,可以解決修理更換的困難。采用新式羅茨鼓風機供氣,充氧設備采用微孔曝氣器。
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tài),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以下特點: 1、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良好,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一般厭氧發(fā)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水解階段、酸化階段、酸衰退階段和甲烷化階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應過程控制在水解與酸化兩個階段。在水解階段,可使固體有機物質降解為溶解性物質,大分子有機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在產酸階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降解為有機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應進行得相對較快,一般難于將它們分開,此階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細菌。

廢水經過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減少污泥產量,為后續(xù)好氧生物處理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設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個系統(tǒng)對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效果,減輕好氧系統(tǒng)的有機負荷,使整個系統(tǒng)的能耗相比于單獨使用好氧系統(tǒng)大為降低。
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增強措施:
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裝有大阻力布水系統(tǒng),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攪動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處于懸浮狀態(tài)并且與進入的廢水充分混合,從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減輕后續(xù)好氧處理的負荷。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濃度、提高處理效果,同時使污泥得到消化,減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處理費用,從而減少了運行費用。
b、在水解酸化池內安裝彈性填料,對攪動的廢水進行水力切割,使懸浮狀態(tài)的污泥與水充分混合。為水解酸化菌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c、水解酸化池底部還裝有排泥管道系統(tǒng),是由UASB厭氧反應器排泥系統(tǒng)改進而成,可以保證水解酸化池長期穩(wěn)定的運行。
為保證設施的穩(wěn)定運行,必須保證均勻進水!根據(jù)車間的日產生污水量,分次分階段的從調節(jié)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
污水處理一般劃分為初級處理、生化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三級處理)三個處理水平。
初級處理是指通過格柵或沉淀池等除去部分懸浮固體和有機質的過程。通過初級處理,懸浮物、生物化學需氧量(BOD)以及病菌一般可降低50%左右。在沉淀池中加入一些化學或微生物絮凝劑以及石灰等可加速懸浮物質的沉淀(強化初級處理)。
傳統(tǒng)的二級污水處理一般采用生化技術。二級處理的目的是利用污泥中各種細菌或真菌的氧化作用破壞有機質的結構,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BOD。如果采用厭氧處理技術,污泥中有機質在厭氧菌作用下可產生沼氣。利用活性污泥技術的二級處理可使病菌數(shù)量降至10%。
三級處理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污水進行更高一級的處理過程。其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投放化學絮凝劑、活性炭或交換樹脂、反滲透工藝以及各種殺菌處理技術。處理目的主要是除去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糖類、鹽分,以及對污水進行消毒等。
污水處理技術的選用必須綜合考慮當?shù)氐纳鐣洕l(fā)展水平、污水來源及其處理后的用途。不同的污水來源以及處理后污水(再生水)的不同用途要求采用不同的處理水平和處理技術。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主要含有各種有機污染物以及病原菌等污染物,再生水主要用于各類作(植)物的灌溉用水、景觀或環(huán)境用水等方面。根據(jù)再生水的具體用途,確定污水需要處理的深度或水平。
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A2O/A-MBR工藝
A2O/A-MBR工藝是一種強化內源反硝化的新型工藝,該工藝利用MBR內高濃度活性污泥和生物多樣性來強化脫氮除磷效果,工藝流程依次為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和膜池。該工藝在普通A2O工藝后再設一級缺氧池,在利用進水快速碳源完成生物除磷和脫氮后,再利用第二缺氧池進行內源反硝化,進一步去除TN,之后,再利用膜池的好氧曝氣作用保障出水。
A2O/A-MBR工藝是針對進水碳源不足,而同時又有較高脫氮要求的污水處理項目所開發(fā),也是強化脫氮的MBR脫氮處磷工藝。
A(2A)O-MBR工藝
A(2A)O-MBR工藝是兩段缺氧A2O工藝與MBR工藝的結合,其特點是在傳統(tǒng)的A2O工藝中設置了兩段缺氧區(qū)(缺氧區(qū)Ⅰ和缺氧區(qū)Ⅱ),在缺氧區(qū)內從好氧區(qū)回流的NO3-*被還原,實現(xiàn)*反硝化;而在第二缺氧區(qū)內實現(xiàn)內源反硝化,節(jié)省外加碳源的投加。生物反硝化需要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用于產能和細胞合成。
生物脫氮所用碳源一般有3類:原水碳源、外加碳源和內源碳源。利用原水碳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藝一般總氮去除率不高,如果要進一步提高脫氮效率,則需要外加碳源進行反硝化。
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污泥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50.2% )、蛋白質(26.7% )、脂肪(20.0% ) 均屬于慢速可生物降解碳源,如果將這些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碳源用于脫氮系統(tǒng),則可大大提高污水的生物脫氮效率,同時避免了外加碳源,節(jié)約運行費用,因此具有很高的價值。A(2A)OMBR工藝生物池兩段缺氧的設計正是借鑒了這個原理。
污水生物除磷工藝
除磷工藝流程可分為主流程除磷工藝和側流程除磷工藝兩類。
主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在處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其代表工藝有A/O、A2/O、Bardenpho 工藝、Phoredox 工藝、UCT、改良型UCT、SBR以及氧化溝工藝。
測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不在水流方向上,而是在回流污泥的測流上。比如 Phostrip 工藝。
生物除磷工藝優(yōu)點:表現(xiàn)出除磷效果好,并能改進污泥沉降性能,減少活性污泥膨脹現(xiàn)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