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使用基因物質的微小顆粒干擾致死性埃博拉病毒的復制過程,成功得使暴露于該病毒的猴子免除死于出血熱的威脅。這項概念驗證研究被發(fā)表于本周的《柳葉刀》雜志上,并提示,這種保護作用在人類中也可能奏效。
來自美軍傳染性疾病研究中心的共同作者Lisa博士稱:“過去十年中,我們評價了眾多的致死性病毒的治療方法,比如埃博拉,但迄今沒有一種能為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靈長類提供*免疫。”
使用名為小干擾RNA的粒子,該文的作者們把目標放在名為L蛋白的蛋白質上,L蛋白對于埃博拉病毒復制過程是必須的。RNA抑制劑,如通常所述一樣,基于所有細胞采用的基因沉默機制發(fā)揮作用,RNA干擾治療必須以來傳遞技術才能奏效。脂質納米顆粒是應用zui廣泛的小干擾RNA傳遞手段。在該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一項名為SNALP的技術,用于將治療藥物傳送至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的病灶。
一組3只獼猴在暴露于ZEBOV病毒30分鐘后靜脈給予抗ZEBOV小干擾RNA,之后在第1、3、5天重復給藥。第二組5只獼猴在病毒激發(fā)后30分鐘和第1、2、3、4、5、6天分別給藥。*組3只獼猴中2只免于致死性ZEBOV的感染而存活。第二組給予7次治療的所有四肢獼猴都獲得了保護。第二組治療方案耐受性也很好,只有輕度肝酶升高,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根據(jù)*作者,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托馬斯博士的說法,這項研究代表了通過在非人類靈長類中使用干擾RNA技術,使其獲得對人類致死性感染性疾病的*保護。他說:“我們認為這項研究為我們馬上將埃博拉病毒SNALP發(fā)展為治療手段提供了重組理由,不論是在爆發(fā)區(qū)還是偶發(fā)的實驗室感染。”
埃博拉病毒可引發(fā)出血熱,死亡率高達80%。這種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不僅是健康威脅,同時還是生物戰(zhàn)爭和恐怖主義的潛在武器。目前對這種病毒沒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療,因此從事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者必須在zui為封閉的實驗室中工作。在這些特殊設計的實驗室中,研究者們工作時穿著正壓太空服,呼吸著濾過的空氣,所有產生的廢物必須消毒。http://www.hg1112.cn/Login/default.aspx?Stand_TechArticleOperate
該研究中使用的SNALP-RNAi治療技術是由Tekmira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of Vancouver開發(fā)的。過去的研究顯示在荷蘭豬在受ZEBOV病毒激發(fā)后不久使用這種小干擾RNA可以使其獲得*保護。雖然采用嚙齒類的研究對于篩選有前景的治療很有幫助,但在預測非人類的靈長類中的療效時幫助不大。http://www.hg1112.cn/Login/default.aspx?Stand_TechArticleOperate
在猴子身上進行進一步研究是有必要的,目的是在獲得人類使用許可之前解決劑量,毒理學及其他問題。不過“此研究的重要性超出了對埃博拉病毒防護的范疇,它還意味著這種治療具有應用于其他病毒感染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