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qū)廢水處理設備原理—竹源
連續(xù)流間歇曝氣工藝在國內外均有研究,相對于傳統(tǒng)活性污泥工藝,間歇曝氣工藝可以減少反硝化過程中對碳源的需求,適用于低C/N污水的脫氮.Insel等研究認為,曝氣停曝的循環(huán)時間和其中曝氣時間的占比對整個反應脫氮的過程有重要影響.國內對間歇曝氣工藝的研究多集中在現(xiàn)有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及處理過程中的控制參數(shù)上,如張雯等研究了間歇曝氣和連續(xù)曝氣對*混合反應器脫氮性能的影響,指出間歇曝氣時,由于厭氧階段有利于異養(yǎng)型兼性厭氧菌的代謝活動,故反硝化進行得較為*,對總氮的去除率可以維持在70%以上.
1、加藥量mg/L=加藥/處理水量/配藥濃度2、處理水量投加藥量=處理水量m3/h*加藥量g/m33、干泥量=處理水量*【(1-污泥含水率)/(1-泥餅含水率)】4、每噸干泥的藥劑消耗g/m3=加藥量/干泥量以上計算所得結果誤差可能比較大,僅做污水運行時參考。實際耗藥量進行實際上機試驗。
各種污泥的分類:
根據(jù)來源分類:污泥大致可分為給水污泥(原水凈化產(chǎn)生的污泥,例如自來水廠)、生活污水污泥和工業(yè)廢水污泥三類。
根據(jù)污泥成分及性質分類:污泥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有機污泥以有機物為主要成分,是親水性污泥,生活污水污泥或混合污水污泥均屬此類。無機污泥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常稱為沉渣,一般是疏水性污泥,這類污泥包括給水處理沉砂池以及某些工業(yè)廢水物理、化學處理過程中的沉淀物。
根據(jù)污泥處理工藝分類:污泥可分為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學污泥。其中,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沉淀物;剩余污泥指指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qū)排出系統(tǒng)外的活性污泥;消化污泥指生污泥經(jīng)過好氧或厭氧消化后得到的污泥;化學污泥是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后產(chǎn)生的污泥。
污泥是污水經(jīng)過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等方法處理后的副產(chǎn)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懸浮物濃度一般為1%-10%,并呈介于液體和固體兩種形態(tài)之間的膠體狀態(tài)。
農村社區(qū)廢水處理設備原理—竹源
各類污泥存在的問題
1、含水率高,未脫水污泥含水率大于90%,初步脫水污泥含水率也高達80%,運輸成本高,堆放占地面積大,直接填埋則會擠壓垃圾填埋場庫容,使填埋場提前報廢,引起堵塞垃圾滲濾液管等問題。
2、污泥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并含有較多的氮、磷等植物養(yǎng)分和銅、鋅、鉻、汞等重金屬離子及其鹽類。污泥用于土地用途時,如果施用不當,則可能污染土地,造成不可逆的耕地退化,并直接威脅人類的食物鏈。而且,這些物質會通過地表徑流或降水等途徑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而影響其水質,其中氮、磷甚至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
3、有機物含量高,因此擁有較高的熱值,干燥后的熱值相當于褐煤的水平,但易并散發(fā)惡臭,影響大氣環(huán)境質量。微孔管鋪設安裝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首先應根據(jù)水面面積和形狀,設計進口曝氣管的鋪設方式。
2、按照設計要求準備好各種材料,如三通、調節(jié)支架、粘接用的膠水等材料。
3、安裝時,各管接頭處要用膠或管箍密封,防止漏氣。
4、應盡量保證曝氣管出氣量均勻,一條曝氣管長度控制在10m以下,鋪設時微孔曝氣管在池底應保持與地面水平,從池子各個地方測量,曝氣管的地面的高度都應一般高,以保證出氣均勻。
5、曝氣管盡量不和淤泥接觸,以免堵塞。
6、主機盡量安裝在主管道的中間,以保證各管道供氣量相同。主機進氣口附近不要有雜物,以免堵塞。
7、安裝完畢應進行調試。將主機打開,逐根曝氣管進行調試,調整曝氣管高度、方向,直到整條微孔管曝氣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