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是污水經過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等處理方法處理后的副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其主要特性為含水率高(一般未脫水的污泥含水率大于90%)、有機物含量高、易腐化發(fā)臭、污泥密度小、顆粒較細,呈介于固體和液體兩種形態(tài)之間的膠體狀態(tài),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污泥無處不在。像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生活污水污泥,各種工業(yè)廢水處理產生的工業(yè)廢水污泥(印染廢水污泥,電鍍廢水污泥,石油廢水污泥等),還有河道疏浚挖出來的底泥等。那么,這些污泥是如何分類的呢?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污水處理后的污泥該如何分類。
1.根據污泥的來源分類
根據污泥的來源,大致可分為給水污泥(原水凈化產生的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和工業(yè)廢水污泥三類。
2.根據污泥的性質分類
根據污泥的性質,可將污泥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兩大類。
有機污泥是以有機物為主要成分的污泥,具有親水性,像生活污水污泥就屬于有機污泥;無機污泥是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的污泥,一般呈疏水性,也常被成為沉渣或泥渣,像給水處理沉砂池以及某些工業(yè)廢水物理、化學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淀物都屬于無機污泥。
3.根據污泥的處理工藝分類
根據污泥的處理工藝,可將污泥分為四類:初沉污泥、剩余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學污泥。
初沉污泥是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是指從二沉池或沉淀區(qū)排出的活性污泥;
消化污泥是指生污泥經過好氧或厭氧消化后產生的污泥;
化學污泥是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后產生的污泥。
4.根據污泥產生的不同階段分類
根據污泥產生的不同階段,可將污泥分為生污泥、濃縮污泥、消化污泥、脫水干化污泥、干燥污泥。
生污泥是指從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淀物和懸浮物的總稱;
濃縮污泥是指生污泥經濃縮處理后得到的污泥;
消化污泥是指生污泥經好氧或厭氧消化后得到的污泥;
脫水干化污泥是指經脫水干化處理后得到的污泥;
干燥污泥是指經干燥處理后的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