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35m³/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307 發(fā)布時間:2020-8-2535m³/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用于污水處理的一體化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占地面積小、耐腐蝕性強、使用壽命長、處理效果好等優(yōu)點。但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玻璃鋼一體化裝置相鄰處理室間隔板,尤其是隔絕性要求較高的厭氧處理室與接觸氧化處理室之間隔板,在安裝注水時或填料檢修抽水時常常被水壓損壞,導致隔絕性不好,進而影響處理效果。
目前,工程中常通過以下措施避免隔板被損壞:1.對隔板進行加固、加厚,增強隔板抗破壞能力;2.各室同時或交替注水、抽水,減小隔板兩側壓差;3.在隔板上開泄壓縫,減小隔板兩側壓差。其缺點是:對隔板進行加固、加厚會導致隔板成本大幅增加;各室同時或交替注水、抽水操作繁瑣,影響效率,且稍有疏忽可能導致隔板損壞進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在隔板上開泄壓縫隙會導致相鄰處理室間串水,影響處理效果。
工作原理: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去除有機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賴于設備中的AO生物處理工藝。其中工作原理是在*,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很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tài),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xù)好氧池的有機負荷,有機物濃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較高NH3-N存在。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在O級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在O級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自養(yǎng)型細菌(硝化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營養(yǎng)源,將污水中的NH3-N轉化成NO-2-N、NO-3-N,O級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池,為*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反硝化作用
工藝流程:
1.格柵池:負責攔截污水中的漂浮狀態(tài)的雜貨物,確保后續(xù)處理設備正常運行。
2.調節(jié)池:用以調節(jié)水質水量,一般調節(jié)池容積是每小時處理量的6-10倍,用提升泵提至缺氧池。
3.缺氧池:缺氧池為脫氮處理而設置,經過格柵分離后的污水經調節(jié)池中的污水提升泵泵入缺氧池與池中的回流硝化液相混合,缺氧池中放置NZP-II型填料作為反硝化細菌的載體,對氮;磷;硫化物去除效果好,停留時間為2小時與前續(xù)工藝中的污泥池相結合形成AO法處理工藝,從而達到脫磷、脫氮的目的。
4.生物接觸氧化池:共分兩級,總生化時間6小時,前一級采用NZP-I型填料,該填料水流特性十分*,第二級采用流動載體填料(日方技術),該填料比表面積木,有利于微生物生長處理負荷達30kgBODm3•d是一般軟性填料的7倍以上,生化池采用中心廊道微孔爆氣,污水在生化池內不斷循環(huán),充分地與填料上的生物相接觸,達到有機物迅速降解作用。
5.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進入二沉池,二沉池設計表面負荷0.9-1.2m3m2•h二沉水槽為升降式可調液位,齒形集水槽,其槽集水均勻出水效果較好,二沉池的污泥氣提至污泥池。
6.消毒池:按國家標準:TJ14-74制作、消毒池停留時間為30分鐘,消毒劑采用固體氯丸,或宇航殺菌石。(僅BZHC-C型設備有消毒池)
7.污泥池:經格柵攔截的污物和二沉池污泥均進入污泥池,污泥池內設有污泥消化系統(tǒng),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jié)池。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8.風機與配電柜均設置在設備房內,一般設備機房內設風機兩臺交替運行,當一臺風機發(fā)生故障時,另一臺能自行啟動設備可連續(xù)運行;當污水斷流時,風機能自動歇運行,以保護生物的正常生長。
工藝特點:
傳統(tǒng)活性污泥工藝是目前應用泛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大多采用分建式的重力式沉淀池作為活性污泥混合液固液分離的手段,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還產生了許多其他問題: ①由于沉淀池固液分離的效率不高,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難以維持較高水平,致使處理裝置的容積負荷低,傳氧效率低,能耗高; ②處理出水水質不夠理想且不夠穩(wěn)定,難以達標排放; ③剩余污泥產量大,污泥處理成本高; ④管理操作復雜,維護成本高。
與之相比,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則有許多優(yōu)勢: (1)構筑物少,基建投資小。一體化廢水處理工藝構筑物少,工藝簡單,具有投資小、建造周期短,運行 管理靈活等優(yōu)點,可以滿足生活小區(qū)以及中小企業(yè)等各類廢水處理要求。 (2)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大中型的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大,而我國的土地資源相對匾乏,各類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尖銳。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則可以有效減少占地面積,許多設備還可以采用地埋式設計,既節(jié)約了空間,同時也不會對酒店、小區(qū)和風景區(qū)的景觀造成破壞,可以滿足各種要求,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3)減少管網的建設,有效回用廢水。 隨著生活和工業(yè)用水的逐漸增多,廢水直接排放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 如果將大部分處理后的廢水進行重新利用,就可以有效節(jié)約水資源。由于一體化設備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得污水處理后可以就近回用,不僅減少了管網的建設投資,而且可以有效減少污水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