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子科生物報道:瑞典Sahlgrenska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關閉一個特定RNA分子活性,小鼠肺部腫瘤的*可達40-50%。這項《Nature Communications》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是覆蓋了14種癌癥類型、633種新生物標記物的一個廣泛研究項目的冰山一角。
Chandrasekhar Kanduri是Sahlgrenska學院的醫(yī)學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他所領導的課題組致力于研究長鏈非編碼RNA分子(lncRNA)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過去,這些分子被認為是基因組的“垃圾”,現(xiàn)在許多研究證實lncRNA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分裂過程中扮演多種角色。

研究人員研究了6419個不同種類的實體瘤,以701個正常組織樣本作為參照尋找lncRNA在細胞分裂期的活躍情況。

使用內(nèi)部開發(fā)的技術和當代RNA測序,研究人員確定了470個lncRNA在不同癌癥類型中的差異表達,以及630個獨立的可用于預測和治療14種癌癥的新生物標志物。
“細胞分裂周期與癌癥之間存在密切,在此窗口我們能發(fā)現(xiàn)那些對癌癥生長起關鍵作用的lncRNA,在細胞分裂周期高量表達的lncRNA會引起細胞分裂失控,導致癌變,”Chandrasekhar Kanduri解釋。“雖然這是一個已知環(huán)節(jié),但是從來沒人如此廣泛地分析過這些lncRNA都有何特別之處。”
他們向肺癌小鼠模型體內(nèi)注入鎖核酸修飾的反義寡核苷酸(lock nucleic acid modified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LNA-ASO),每周兩次,連續(xù)15天后小鼠體內(nèi)腫瘤體積縮小將近一半。
“我們在實驗室下對該方法不斷優(yōu)化,直至鑒定出了參與細胞分裂失控的lncRNA,靶向這些分子,我們觀察到了癌癥的衰退跡象,此外這些分子也可用來預測疾病,”Chandrasekhar Kanduri說。
他還說:“現(xiàn)在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8%,我們建議用RNA療法治療肺癌。此前,我們還需對它的臨床潛力進行更多測試。我們相信以RNA為基礎的癌癥治療是一個比較有前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