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zhan內容導讀:去年11月,英國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條消息:由于被中國拒絕,幾百噸生活垃圾正在被運回它們的老家英國。因為沒有能力處理如此之多的垃圾,英國政府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文章還引述英國環(huán)境局的話說,隨著中國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如果當局想不出切實有效的處理辦法,英國人將不得不看到垃圾成山、觸目驚心的景象。
然而,英國環(huán)境部門近日公布了一份文件,在這份文件中,英國官員承認,每年有1200萬噸的分類垃圾“出口”到中國、印度等國家(此前數據表明,運往中國約為每年200萬噸)。盡管英國法律規(guī)定,分類垃圾一旦運往國外必須用于回收利用,但英國官員說,這些“綠色”垃圾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不受英國政府的控制:在某些國家,這些垃圾只是被埋掉了事。
這樣的場景讓許多國人認識到了“洋垃圾”入侵的危害。“我們處理自己的垃圾已經夠頭疼的了,哪還消受得起洋垃圾!”有關人士激動地說,被污染的土地也許幾十年都恢復不了。
近年來,英國政府一直不愿在處理生活垃圾問題上想更好的解決辦法,而是沿用過去不斷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出口“洋垃圾”的策略,這也給當地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壓力。向發(fā)展中國家出口垃圾會為他們帶來巨大利益。“英國的回收費用非常貴。掩埋是基本的方法——每噸要花約1700元人民幣。而英國政府只提供每噸490元人民幣的補貼。”一位知情者說,“如果出口到中國,不但省了掩埋費,還能得到中國進口商人每噸1500塊的報酬。加上政府補貼,就是2000元。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為?”而中國商人出的高價錢,奪走英國垃圾交易70%以上的生意。
每年上百萬噸“洋垃圾”轉運到我國,除了出口國的惡意傾銷,更多的是一些利欲熏心的進口商在搗鼓這筆齷齪的交易。由于將“洋垃圾”分揀、翻新或維修后轉手賣給國人可以牟取不菲紅利,一些無良商人也就顧不上講什么社會責任、道義良心,肆意進口“洋垃圾”,破壞環(huán)境、禍害子孫。
無良商人進口“洋垃圾”,這種惡劣行徑須嚴查嚴懲,但是對“洋垃圾”流入肩負相應職責的環(huán)保、質檢、海關,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是不是也沒有盡到各自的職責,這一點也值得好好追問。一些地方政府恐怕不是不知道進口“洋垃圾”危害甚大,只不過看中了企業(yè)加工、經銷這些“洋垃圾”給當地帶來稅費等收益,終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自流了。
“美麗中國”其實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終目標。那什么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狀態(tài),不是單純的節(jié)能減排、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而是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生態(tài)文明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核心概念。
現今我國雖已制定了一系列環(huán)保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和配套的技術政策;但還需政府給予優(yōu)惠的產業(yè)政策,大力扶持我國的新興垃圾處理產業(yè)。生活固體廢棄物占有比例大,也是處理的重中之重,針對它的處理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在方法的選取中,我們應秉著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盡量合理利用,讓垃圾放到正確的位置后成為資源。
垃圾處理產業(yè)應積極開拓多種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運用現代先進的、多元化的經營方式與經營手段,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在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的同時產生經濟效益,縮短周期、提高率。使垃圾處理產業(yè)向健康的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huán)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huán)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huán)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