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huán)保在線 固廢處理】缺乏機制與制度約束,資源配置結構不妥當;垃圾收費沒有剛性約束,利益主體驅動力錯位等幾大方面的問題疊加,導致我國垃圾分類觀念和體系落實難。為此,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高廣印建議生活垃圾計量收費,鼓勵源頭減量。
鼓勵生活垃圾計量收費 讓垃圾分類體系落到實處
隨著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與日俱增,且種類日趨復雜,“垃圾圍城”的困境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遺憾的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仍處在粗放型階段,各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源頭減量和分類收運體系仍未健全。對此,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高廣印建議,應構建新型垃圾管理模式,實行生活垃圾計量收費。
城市垃圾分類的觀念和體系,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卻一直得不到落實,為什么這么難呢?在高廣印看來,問題出現在幾個方面:缺乏機制與制度約束,資源配置結構不妥當。雖然少數試點城市形成了一些法規(guī),但對垃圾生產者的應盡責任與義務、混合投放應付出的代價、垃圾計量收費標準、垃圾源頭分類配套物流設施建設規(guī)劃等均缺乏法律依據。更為關鍵的是,垃圾收費沒有剛性約束,利益主體驅動力錯位。長期以來,垃圾處理一直被視為公益事業(yè),經費主要源于政府。而作為垃圾主要產生者的市民和企業(yè)卻幾乎不承擔污染責任和處理費用。
對此,高廣印建議,安徽省需盡快制訂垃圾源頭分類的相關法律及配套制度,制訂垃圾源頭分類和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在立法中明確政府、企業(yè)和個人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中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構建新型垃圾管理模式,實行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有計劃、分步驟地面向社會公開采購“垃圾源頭分類指導、中間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服務,政府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效果付費。對垃圾產生者來講,按照“誰生產垃圾誰負責付費”的原則進行計量收費,產生得多付費就多,還可以采用階梯收費的方式,鼓勵源頭減量。
“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是否具有操作性?國內一些先發(fā)城市已經吃了“螃蟹”。例如,北京市于2015年出臺相關意見,要在未來5年使各類廢物“能分類、收得全、可再生、全處置”,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推進生活垃圾計量收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huán)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huán)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huán)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