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鈉的制備方法
目前次氯酸鈉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化學法和電解法。
4.1化學法
因此在產品成分上除化學法主要是指用堿吸收氯堿廠產生的尾氣從而產生次氯酸鈉,一般采用16%-18% NaOH 在吸收塔中,循環(huán)、吸收廢在經過過濾提純之后制得,屬于氯堿工業(yè)副產品,(2NaOH+C12 →NaClO+NaCl+H2O+104.6kJ),氯堿廠出產的次氯酸鈉溶液為無色或者淡水溶液,含有效氯濃度較高(可達10%以上),主要成分NaClO外,還有NaOH、NaCl、Na2CO3等,其中以NaOH成分居多(維持次氯酸鈉溶液穩(wěn)定防止其分解)此法生產出來的次氯酸鈉溶液含有較多雜質,而且產品濃度高而*易受熱而揮發(fā),從而給運輸、存儲和使用造成許多不便。溫度、光照、溶液pH值、溶液濃度、金屬離子等因素對次氯酸鈉穩(wěn)定性的影響,一般高濃度次氯酸鈉都會添加一定的穩(wěn)定劑,并采用pH值>12進行儲存,并且要求溶液在生產數(shù)周內使用完[11,12],運輸量顯著增加;而高濃度的商品次氯酸鈉屬于危險品,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運輸時存在安全隱患,目前市場上的工業(yè)NaClO溶液多為此法生產。
NaOH與Na2CO3等會隨著NaClO消毒溶液的投加而帶入加藥管線,給管線沿線及管口處結垢。當水中硬度較高時,與水中的Ca2+和Mg2+ 反應產生CaCO3、MgCO3,Mg(OH)2的沉淀。沉淀微粒在NaClO溶液的輸送過程及使用過程中,沉積在管線接口處或閥門上,隨著時間的積累形成結垢[13],這種現(xiàn)象目前在國內幾乎所有使用成品次氯酸鈉溶液投加的水廠都有發(fā)生。
所以采用成品次氯酸鈉作為給水消毒必須保證成品次氯酸鈉的質量。
此反應共分為兩步:
2ClO-→ClO2-+2Cl- 和 ClO2- +ClO-→ClO3-+Cl-
當次氯酸鈉溶液中CLO-的含量越高(也就是次氯酸鈉溶液的有效氯濃度),CLO-發(fā)生歧化反應的數(shù)量就越多,較高濃度的成品次氯酸鈉溶液存放時間越長,CLO-發(fā)生歧化反應的數(shù)量也會越多。
采用氫氧化鈉吸收生產次氯酸鈉的過程中,如果溫度控制不當,也可能產生氯酸鹽。
地區(qū)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對CLO3-(氯酸根)的限值是0.7ppm,在全國水質抽樣過程中,因為使用成品高濃度次氯酸鈉溶液作為消毒的水廠發(fā)生氯酸根*標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